秦巴山里的历史传奇

——陕西安康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选择字体:[ - - ] 来源: 《中国建设信息化》 发布时间:2024-03-20 17:37:18 访问量:

汉滨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陕南山地丘陵沟壑区,以月河为界,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汉滨区依托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多元的文化、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成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了积极挖掘、传播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汉滨区组织人员深入各传统村落,开展数字化采集工作,实现了全区传统村落的数字化覆盖。

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 渭南地区的文化遗珠

在汉滨区,山地、丘陵、沟壑塑造着它的外貌。

独特的山水环境使这里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天然生物资源基因库”“中药材摇篮”和“丝麻耳棓之乡”的盛名。汉滨区地处天然富硒带,土地富含有机硒,富硒矿泉水、核桃、茶叶全国闻名。

汉滨区还是移民文化的重要交流区。秦汉、荆楚、巴蜀文化在此交融激荡,女娲补天传说久远,佛教禅宗七祖怀让、文化使者锡光、石门书者王戒、新文化运动巨匠“三沈”、革命先驱廖乾武等名人辈出,子午古道、茶马古道、汉江水道、鎏金铜蚕、独孤信印、秦汉古茶历史悠久。厚重的文化中蕴藏着众多非遗,汉滨非遗民俗丰富多彩,保护项目共 98 项,有汉调二黄(国家级)、龙舟风俗(省级)、安康花鼓子(省级)、汉江号子(省级)等。汉江龙舟节已成为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和魅力节庆之一。

汉滨区政府、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自 2012 年以来,积极申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截至目前,全区共有 6批 13 个村落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双柏村、天宝村、马河村、桥亭村、高山村、王庄村、前河村 7个村落为前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瓦铺村、迎春村、大垛村、紫荆村、鸭蛋河村、惠坪村等 6 个村落于 2022 年被纳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其中,汉滨区谭坝镇、旱阳镇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分别是 4 个、2 个。谭坝镇因早年坝内有一檀香大树,故名檀坝,日久天长被人们讹称为“谭坝”。谭坝镇地处秦岭山脉末端,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镇区境内群峰叠嶂,河谷纵横,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傅家河、谭家坝河。旱阳镇位于汉滨区东北部,属秦岭南麓最边缘地带,紧邻汉江,素有汉滨“东大门”之称。因汉江穿境而过,当地有段民谣 :“早家河,早家河,太阳一出照山河”,故以“早阳”二字得名。

此外,汉滨区还拥有 27 个陕西省级传统村落。这 40 个传统村落散布于汉滨区,形成了陕南秦巴山地丘陵传统农耕文明群落。2022 年 3 月,汉滨区还成功入选“2022 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进一步开启了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新征程。

建成村落数字博物馆 实现连片地区的文化数字化

为了推动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化,安康市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组织专业机构陕西格致广告文化传播团队共同深入村落,开展采集工作。截至目前,汉滨区共有五批 7 个村落制作并上线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这些村落分别是双柏村、天宝村、马河村、桥亭村、高山村、王庄村、前河村。

在村落数字博物馆制作中,提取村落价值文化成了首要任务。

双柏村以“安康树王,奇特景观”而著称。双柏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境内叶家沟、柳树沟、安沟等河沟汇聚于五堰河而流经村落,当地人沿河两岸繁衍生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下,村落有安康树王古柏树,在双柏村有两棵千年古柏,这些古柏栽种于隋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堪称“安康树王”。这里有自然奇观 :明清时期,南方大量移民迁移至村落,与土著人混合居住。村落保留了三间两层仿古砖木结构张家祠堂 ;小青瓦,雕檐画栋的李家新屋等。村落还有各类“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包括神龟背经书“神龟探月”、白龙居所“白龙洞”、绝壁一线天“一堵墙”、野生药材集聚地“万亩天池”。

双龙镇天宝村因“防匪古寨,皇师故里”而知名。天宝村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大巴山弧形构造的边缘部分,建筑集中布局在山腰上,隐藏在山林之中。这里有山顶古寨 :即保安寨、天宝大寨子、黄金寨、何家寨。唐朝年间,边远地区治安混乱,再加上天道不顺,频发匪患。为此,村民们凿石砌墙,将山顶开挖出平地,四周用石头砌成围墙成寨,设哨塔,制火炮,留存至今。这里有陶家院子 :古寨脚下有一大院,由康熙年间安徽省安龙府陶氏祖宗迁移至此建立而成,故称“陶家大院”。大院拥有“八斗天窗、七星耀斗”的独特采光设计。陶氏家族中,最著名的要数皇帝之师—陶德。因陶德德高望重,后来皇帝亲自为他授予“德懋寿恺”“齿德俱尊”两块牌匾以示功德,也敦促后人沿袭祖训。

谭坝镇马河村是汉江水运与兴安古道造就的“商贸重镇”,村域内山多沟密,雨量充沛,马河穿全境而过在谭坝集镇下同前河相汇流入傅家河,沿河形成一些较为平坦的河床与台地,呈两山夹一谷地形,生态环境好。

马河老街是历史上的商贸集散地 :历史上,从丁家庙至青嘴子沿河有良田千亩,形成了层层梯田景观。村落借汉江水运与兴安古道之便,建成了马河老街商贸集散地,形成了古庙、戏楼、天灯塔等建筑群,成了通秦达楚的贸易重镇。老街上,保留较完好的古老院落 -- 陈家大院,为清嘉庆年间陈姓移民所建,共建三个二井式庭院和烧酒房、纸坊、马厩等生产生活设施,属徽派建筑。明末,李自成义军还经常出没于马河老街,大革命时期川陕红军、红二十五军、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旬阳、镇安、叶坪区域活动时,经常在马河老街采购军需物资。

村落还有古老的马河寨子 :土寨子、大寨子。唐宋年间,边远地区治安混乱,当地百姓为求自保,按官府要求建寨子拒匪。寨子规模较大,建在马河街西北边的寨子梁顶,长约 200 米,宽约 5-10 米,四周用石头砌成围墙,设立寨门以及哨塔,有两条小道连通。百年以来,村落还传承了独特的民俗采莲船、花鼓戏、民间美术等。

数字博物馆基础上 推动连片区村落文化传承发展

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制作是秦巴村落文化挖掘,价值提炼的重要渠道,建立数字博物馆是实现汉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数字博物馆制作工作中通过对村落非遗的挖掘,汉滨开始越发重视村落实体空间中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汉滨区通过重要节日,以及举办非遗活动,传播传统村落非遗文化 ;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推进实施“振兴汉剧”工程。同时,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保护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认识传统村落,有意识地保护传统村落。同时,汉滨区利用融媒体推广村落文化。汉滨区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全面宣传汉滨区优秀传统资源。

汉滨区的每一座传统村落都蕴藏着一时一地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是一时一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汉滨区传统村落连片区继续将深度挖掘村落单体、连片村落的物质、非物质文化,并在创建文化传习基地、培训教学、融媒体宣传推广、开展文化活动等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基础上,大力探索“数字乡村”背景下,“数字化 + 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基础上,汉滨区将以数字化手段记录连片区村落文化。汉滨区传统村落中雕刻精致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物质文化需要被解读传播,通过应用 VR、AR、高清图片等数字化交互技术,详细记录汉滨传统村落建筑细节,解析建筑文化。汉滨区延续至今的民俗、非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需要被演绎,通过视频、音频、全景漫游、VR 视频等多元方式记录,在线上完整演绎非遗,以此实现村落文化的数字化备份。

汉滨区还将集中多元专业力量,制作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上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其次,搭建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总展馆,以虚实文化主题线串联汉滨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实现村落文化线上集中呈现,同时将区级博物馆整体嵌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进一步增加汉滨村落文化的巨大曝光。第三,基于村落文化的数字化数据,开发各类村落数字文化产品,比如 H5网页。最后,出版《走进汉滨传统村落》画册,将相应村落数字博物馆二维码嵌入,实现村落文化的多元交互展示。

同时,以数字应用,促进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通过数字地图(比如高德地图“智慧一键游”),实现汉滨传统村落线上数字文化串联,在数字地图上聚合村落周边“吃、住、行、游、娱、购”各类实用性公共设施信息,实现汉滨传统村落连片区文化旅游的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汉滨文化品牌,促进汉滨乡村体验旅游。


摘自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第5期 史英静